今年以來,乳源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認真落實省委、市委人才工作部署,緊扣“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主線,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從機制、資源、環境三向發力,高質量做好人才工作“引育留”三篇文章,推動人才入縣下鄉,支撐縣域、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制度建設上發力,做好“引才”文章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乳源堅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將人才發展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高引才開放度和精準度,出臺相應的人才引進計劃和配套措施,瞄準“高精尖”、突出“急缺專”、解決“老大難”,實現人才集聚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p>
該縣印發《中共乳源瑤族自治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23年工作要點》《乳源瑤族自治縣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人才入縣下鄉十條措施》等文件政策,明確人才重點任務,細化責任分工,全面抓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統籌謀劃?! ?/p>
針對人才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到人才相對集中的學校、醫院、企業等開展人才工作調研,為靶向施策、完善人才引才體制機制打下基礎?! ?/p>
同時,堅持“剛柔并濟”的引才思路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等剛性約束,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采用多種方式招才引智。一方面,通過“網絡招聘+現場招聘”的方式組織人社、衛健等部門發布招聘公告4次,到南寧、貴州等地舉辦宣講會、參加雙選會10余場,與39名碩士研究生簽訂協議;另一方面,依托縣人才驛站平臺,柔性引進107名專家學者蒞臨乳源開展實地考察、調研指導等各類人才活動73場,為推動乳源高質量發展凝思匯智、搭橋牽線。
在資源統籌上發力,做好“育才”文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工作,基礎在培養,難點也在培養。乳源立足發展特點、資源要素優勢,分領域分類別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力求在人才培育環節上見實效?! ?/p>
結合“韶關保姆”“丹霞月嫂”“韶關工匠”以及乳源“一席特色菜”品牌的打造,統籌利用各類資源,多層次開展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技能就業和增收致富。今年以來,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惠及1392人,“粵菜師傅”新增獲證51人,“南粵家政”新增獲證79人?! ?/p>
通過選送醫療衛生人才到省二院規培和進修,舉辦縣中小學(幼兒園)德育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人才及選調生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提升培訓班等,選派一批當地技術骨干前往發達地區學習最前沿的知識、最先進的理念和最實用的方法,力求將在外“學習成果”轉化為在乳源的“發展成效”?! ?/p>
聚焦醫療衛生重點領域發展需求,推動設立“嶺南名醫洪楚原工作室”“王笑民教授乳源工作室”,充分發揮知名專家的“龍頭”作用,不斷在學科建設、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成效,逐步提升本地人才操作技術、基礎理論和業務水平。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接診病人90余人次,開展或指導疑難手術30臺,帶教7人,培訓醫務人員150余人次。
在環境優化上發力,做好“留才”文章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要拴心留才,既要事業留人、待遇留人、也要感情留人、紐帶留人。乳源堅持以情促留,大力營造敬才重才的社會環境、識才用才的工作環境、優才留才的生活環境,將服務體現在“關鍵小事”上,將關愛落實到“急愁難盼”處,用心用情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p>
落實“每年500萬元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政策,最大限度為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提供資金保障。今年人才資金預算為1130萬元,已發放第一、二季度人才各類津補貼348萬元,大大提高了人才工作的積極性?! ?/p>
深入實施領導干部聯系服務人才制度,及時調整乳源瑤族自治縣縣領導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安排方案,安排29位縣領導對接聯系58名緊缺及高層次人才,通過座談交流、電話咨詢等方式推動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p>
豐富人才休閑活動形式,通過開展“濃情端午”乳源人才交流主題活動、丹霞英才座談會以及建設400多平方米的人才活動中心等,為人才在工作之余的互相交流、休閑娛樂創造機會和平臺?! ?/p>
加大人才工作宣傳力度,在中央、省、市媒體發表與人才工作相關的新聞報道20余篇,對人才工作的經驗做法和優秀人才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宣傳,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p>